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人工智能产业正站在高速发展的新起点上。据预测,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8110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无论是行业、企业还是个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业务拓展,以及个人职业发展。
然而,AI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这一进程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国家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
自2017年AI被纳入国家战略视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近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规范AI的发展。这些政策紧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趋势,经历了从广泛试点、构建框架、产业化发展到场景化落地的四个阶段。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政策、产业、企业和人才的深度融合,覆盖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行业应用、产品创造、人才培养、标准规范等多个维度,促进了政策、产业、企业和人才的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强调“人工智能+”,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到医疗健康、教育娱乐,AI的应用将无处不在,极大地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篇文章将整合国家层面、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省市以及教育相关的人工智能政策文件,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布局和发展方向,助力大家挖掘了解未来市场动态,更好的结合自身情况抢占升学就业发展的新机遇。
01.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政策文件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发布
发文机关: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9月9日
主要内容: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则。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317.htm
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日
主要内容: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该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7/content_6960524.htm
《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
发文机关:国家药监局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3日
主要内容:《清单》列出了15个具有引领示范性的、有发展潜力的、针对工作痛点的、需求较为迫切的应用场景,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监管领域的研究探索,以促进人工智能与药品监管深度融合为主线。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8094.htm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发文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6月5日
主要内容:到202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7/content_6960720.htm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
发文机关: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主要内容: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3/content_6942541.htm
国务院常务会议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2日
主要内容: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7581.htm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机关: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3日
主要内容: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gongbao/2023/issue_10666/202308/content_6900864.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
发文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9日
主要内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规范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实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信息来源: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382461.html
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
发文机关:科技部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2日
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15/content_5705450.htm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文机关: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9日
主要内容:意见强调,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强化主体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场景生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12/content_5705154.htm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发文机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5日
主要内容:规范提出了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伦理素养等6项基本伦理要求。同时,提出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特定活动的18项具体伦理要求。
信息来源: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109/t20210926_177063.html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发文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7日
主要内容:到 2023 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09/content_5533454.htm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业和草原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文机关:林草局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8日
主要内容:以林草业现代化需求为导向,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林草业融合创新为动力,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智慧化引领,实行全行业共建,强化全周期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智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1/25/content_5455166.htm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发文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6日
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引导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鼓励类新增人工智能等4行业。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xinwen/2019-11/06/content_5449193.htm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发文机关:科技部
发布时间:2019年8月29日
主要内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7884.htm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发文机关:科技部
发布时间:2019年8月01日
主要内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聚焦人工智能重点细分领域,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7842.htm
《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发文机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7日
主要内容:治理原则旨在更好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7/content_5401006.htm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发文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4日
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信息来源:https://www.miit.gov.cn/zwgk/zcjd/art/2020/art_83ca9ac857d84355986eef8a131b5bed.html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发文机关:国务院
发布时间:2017年7月8日
主要内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维护国家安全,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前瞻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智能化,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02.大湾区人工智能政策文件
香港政府首份人工智能政策宣言
发文机关: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主要内容:宣言涵盖数项重点,包括采取双轨模式,以促进金融服务业采用及发展人工智能,同时应对潜在挑战。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KvCpUeYF-P0CQZf58-3KA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
发文机关:佛山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年9月13日
主要内容: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全面加速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佛山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应用示范高地,构建年轻态、高技术现代化产业体系。
信息来源:
https://www.foshan.gov.cn/zwgk/zwdt/bmdt/content/post_6094373.html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
发文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年7月30日
主要内容:《行动方案》从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数据供给、应用场景、智能驾驶等方面谋划布局,深圳争创全栈创新先锋、智能产品先锋、数据跨境先锋、场景应用先锋、智能驾驶先锋“5先锋”,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信息来源: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cfg/content/post_11474466.html
《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
发文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24年6月6日
主要内容: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底座进一步夯实,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智能终端产品供给丰富,在手机、计算机、家居、机器人等8大门类,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信息来源:https://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436455.html
03全.国重点省市人工智能政策文件
《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发文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8日
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本市大模型创新动能强劲、算力保障多元、数据供给海量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综合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显著增强大模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快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信息来源:
https://fgw.beijing.gov.cn/fgwzwgk/2024zcwj/bwqtwj/202407/t20240726_3760264.htm
《山西省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发文机关: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5日
主要内容:从支持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持提高算力应用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加强能源人才土地供给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信息来源: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408/content_6966703.htm
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文机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3日
主要内容:到2025年,加快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大模型关键技术,推动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建成,积极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级大模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
信息来源: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4/6/14/art_103863_10343666.html
《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发文机关: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时间:2024年5月30日
主要内容:以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场景应用为牵引,聚焦重点工业场景需求和智能产品供给,布局人工智能通用和行业大模型,实施“强基、创智、赋智、聚智”四大行动,夯实技术底座,加强主体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将陕西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
信息来源:
http://gxt.shaanxi.gov.cn/webfile/tzgg/7203243048346587136.html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文机关: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5日
主要内容: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浙江目标很明确——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融合产业集群10个、省级创新应用先导区15个、特色产业园区100个,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
信息来源:https://jxt.zj.gov.cn/art/2024/1/15/art_1229600052_58931829.html
《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发文机关: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7日
主要内容:推进大模型创新应用。重点支持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化教育教学、科技金融、设计创意、自动驾驶、机器人、数字政府等领域构建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标杆性大模型产品和服务。
信息来源:
https://www.shanghai.gov.cn/hqcyfz2/20231110/9736538f3a304b63902558e1ace89f7a.html
04.全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政策
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成果交流会
发文机关: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0日
主要内容: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重点任务是建设一批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核心课程,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一支“大先生”领衔的一流教师团队和一批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一流实践项目。以人工智能赋能建设质量再提级。建设知识图谱和能力素质图谱,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的课程教材建设,在相关领域搭建教育大模型。
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jyb_xwfb/s7600/202404/t20240422_1126838.html
教育部: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发文机关: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6日
主要内容:将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化。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已起步建设。
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4/2024_zt02/mtbd/202401/t20240129_1113172.html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试行)》
发文机关: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7日
主要内容:适应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发展转型的需求,面向原始创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实际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基础前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s78/A22/tongzhi/202207/t20220729_649598.html
《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
发文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发布时间:2020年2月24日
主要内容: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3/t20200303_426801.html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发文机关: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8年4月3日
主要内容:加快构建高校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全方位发展,为我国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智能社会提供战略支撑。
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
「END」
编辑:李剑准
校对:张坚
来源:中关村科技会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